导师姓名:董亚琳
所在学院:医学部
关键词:严师益友,笃志好学,克己复礼,循循善诱,桃李满天下。
学生最想对导师说的一句话: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德:“学生们都太可爱了”,这几乎是她整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她总说,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短短数十字是她对如何做好一名“导师”的智慧体现。尽管工作比较繁忙,但她总会挤出时间与学生坐在一起,谈谈做人的道理,分享生活的琐事,帮助孩子们扫清科研上的拦路虎。身为一字之师,不知有多少次,在夜晚十一点后的办公室常常闪动着她的身影。在生活处处都充满着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学生生病,失恋等等情形。
能:近年来,参与起草了国家卫计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标准》,参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主编4部、主译、参编专著17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大量指导性意见,推动了药品风险管理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快速发展。实践是思想的真理。除了潜心教材建设,她也十分注重教学实践,积极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药物治疗学”和“药物经济学”等重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教学生近400人,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学生27人。曾获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主讲老师”、“新光奖”等荣誉称号。
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有多忙,她也会停下手上的所有事务,为需要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恰逢学生在身边,她也不忘添一句,“一定要做一个好人”。她就是通过这样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每周二的文献沙龙和月末的研究生论坛是她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学习平台,每半年及一年的开学计划和年终总结是她激励学生奋勇直前的有效措施,每周五的组会是她集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时间,学生在如此高效的思维碰撞中得到启发,获得进步。春去秋来,这样的学习交流已经持续了数十年,而她从未缺席。
效:“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撑起一片天”。她是她对每一位学生的殷切期望。仅2014年,就有4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并有1名获得“研究生硕士生标兵”称号;2016年,2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优秀毕业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人获奖;2018年,2名硕士的学位论文获得优秀毕业硕士学位论文提名,1人获奖;目前已有4名研究生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一名正于莱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陈思颖、王陶陶等博士于工作第一年就已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均已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经过十余年的用心栽培,至今毕业的博士、硕士生已近50人,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为推动医疗事业的进步发光发热。